
近日,中國老年保健協會、中國抗衰老促進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基礎營養防止中老年人群新冠病毒感染輕癥轉重癥的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
截至目前,戰勝新冠病毒主要依靠人體自身免疫力。但對于大部分自身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和體弱人群,如何有效地進行營養加強,增強自身免疫力,針對感染后出現的不同癥狀,如何針對性地進行營養支持,本次專家共識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基礎營養加強建議。
共識提出"1+X"方案,“1”是基礎,解決老人尤其是高齡老人及體弱人群蛋白質的攝入問題,這是應對新冠感染的重中之重;“X”聚焦感染后出現的不同癥狀,給出有針對性的營養建議。大多數情況下,“X”應與“1”結合應用,以發揮營養的綜合支持作用。
? 蛋白質是好免疫的物質基礎。免疫系統的關鍵物質——免疫細胞和抗體,都是由蛋白質組成,蛋白質缺乏將直接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然而,老年人群由于食欲不佳、膳食種類不豐富,日常膳食攝入無法解決老年人優質蛋白攝入不足的問題。? 共識指出,對于老年人尤其高齡老人,直接服用“優質蛋白”,更容易被機體快速吸收和利用,迅速提高自身免疫力。如已感染新冠病毒,建議用量30g/日,分次服用。咽痛和胃腸反應嚴重導致不能正常進食或進食不足時,應注意額外補充。建議與維生素C配合使用,加強自身免疫細胞抗病毒的活性和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削弱病毒致病力,彌補免疫功能衰退。維生素C日用量0.5~3g/日,分次服用。典型癥狀1:鉀鈉缺乏——乏力心慌、腹瀉、腹脹嘔吐、情緒低落
新冠感染后或康復過程中出現心慌、乏力、腹脹、嘔吐等,可能與缺鉀有關,出現心情抑郁、情緒低落可能與大量出汗后鹽分流失、缺鈉有關。適度補充電解質可以補充鉀、鈉微量元素,同時防止脫水引起的體內電解質缺失,保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也可通過膳食調整:瘦肉和白扁豆鉀含量較高,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炒菜時多放2-3g鹽有助于補充鈉元素,恢復情緒。
典型癥狀2:炎癥風暴——全身性炎癥反應、免疫系統失調、器官功能衰竭
發生炎癥風暴,體內往往極度缺乏維生素D3。根據前期臨床觀察,新冠重癥患者的血液維生素D3水平基本不超過11ng/L,遠遠低于30-100ng/L的正常值范圍。中老年人外出活動少,特別是在冬季,由于日常光照機會少導致的維生素D3匱乏非常普遍,此類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引發炎癥風暴。科學攝入維生素D3可以有效抵御因可能的炎癥風暴造成的機體損傷。
新冠病毒感染后,炎癥引發的氧化應激壓力大大增加,同時機體應激反應可能導致咳喘多痰、喉嚨腫脹等呼吸系統問題。乙酰半胱氨酸NAC和槲皮素可以及時解救病毒引發的肺損傷,保護呼吸系統功能,起到止咳平喘、消腫利水、清熱解毒的功效。槲皮素是廣泛存在于各種果蔬及草藥中的生理活性物質,屬于黃酮類化合物,在沙棘、山楂、洋蔥、蘆筍、蘋果、柑橘中含量較高,但日常飲食很難達到500mg的每日攝入量。
典型癥狀4:抗氧化和修復能力弱——病情重、心肌炎、肺部纖維化
抗氧化元素主要有硒、維生素B6、輔酶Q10等。這些營養狀況與病毒性疾病密切相關。硒缺乏會引起的宿主機體氧化應激、免疫調節失衡,促進病毒的感染和復制。另外,輔酶Q10也是抗氧化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新冠恢復期的心肌恢復、預防心肌炎有重要作用。合理補充硒和輔酶Q10元素可以增強機體的抗氧化作用,促進心肌和肺部器官修復。
典型癥狀5:長期后遺癥——疲倦、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腸道菌群紊亂
英國醫學期刊《Gut》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高達75%的新冠患者康復后會出現持續平均12周的長期后遺癥,包括疲倦、記憶力差等,這就是長新冠(Long Covid)。該研究同時發現長新冠患者的腸道微生物構成異常,好菌明顯減少,壞菌則較多;相反,沒有后遺癥的患者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與未感染人士相似。另一項追蹤40萬人的研究表明,那些定期服用益生菌補充劑的人感染新冠的風險較低。中老年人新冠預防或康復期間,益生菌能夠改善機體應激反應導致的腸道微生態失衡,恢復腸道菌群多樣性。通過降低體內慢性炎癥,也能促進免疫力強化,預防新冠感染。
針對性的營養加強非常重要,建議在專業人員評估指導下服用。

參考文章:
新冠肺炎患者的營養管理建議(2022.12)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等四家協學會聯合發布基礎營養抗疫專家共識